近年來,我市在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通過一系列創(chuàng)新舉措和實踐活動,我市不僅將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還探索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育人新路徑。
唐冬琴老師以“東臺大馬”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探尋背后的故事。(學校供圖)
項目領航
各方協(xié)同繪藍圖
市教育局積極響應江蘇省教育廳的號召,申報并成功立項了多個省級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示范項目。其中,《基于校館合作的“鐵軍魂、鹽城紅”新四軍革命精神區(qū)域一體化教育實踐》項目尤為引人注目。該項目由市教育局全面統(tǒng)籌實施,聯(lián)合鹽城師范學院等高校、市教科院以及各縣(市、區(qū))教育部門、中小學共同推進,旨在通過校館合作,深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市教育局成立了由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指導委員會、鹽城市中小學德育學科中心組成的一體化建設共同體聯(lián)盟。這一組織架構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高效推進。同時,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高校也積極參與其中,發(fā)揮其在理論研究、師資培養(yǎng)等方面的優(yōu)勢,為項目提供智力支持。
館校合作
學段協(xié)同煥新彩
我市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新四軍紀念館、宋公堤、大豐區(qū)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地等。這些資源成為我市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依托。通過館校合作,我市將紅色資源活化利用,打造了一系列生動的“行走的思政課”。
東臺紅軍小學少先隊總輔導員唐冬琴老師以“東臺大馬”為切入點,用少先隊員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他們探尋背后的故事,感悟其象征意義。少先隊員們在參觀新四軍一師紀念館、瞻仰三倉保衛(wèi)戰(zhàn)紀念亭等場館后,通過紅色舞蹈、中華武術、紅色誦讀、重溫入隊誓詞等形式,表達傳承紅色基因、立志強國復興的堅定決心。
東臺市三倉中學的卞倩雯老師則充分挖掘校園紅色資源,執(zhí)教了一堂思政課。她以校園內紅色廣場的構造引入課堂教學,并邀請“全國紅色文物保護感動人物”顧平講述粟裕將軍的故事。同學們通過表演話劇、體驗農(nóng)活等方式,用實際行動弘揚艱苦奮斗精神。
大豐區(qū)南陽初級中學張冬霞的《以信仰之光照亮奮斗之路》,以劉少奇同志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及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李德仁和薛其坤一心為公、一身正氣的人格力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勉勵學生將堅定理想信念作為必修課、常修課,將為國盡責作為光榮使命,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移其心、不改其志、不毀其節(jié)。
在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與運河中學開展的教學教研交流研討會上,康居路初級中學政治課教師王娟為運河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復習示范課。王娟以其啟發(fā)式、互動式的教學風格,將枯燥的知識講解變得生動有趣,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課后,兩校教師圍繞王娟老師的示范課展開深入研討,共同探討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新路徑。
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課,不僅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更進一步拓寬了思政課的內涵,讓學生在精彩的課程中有所收獲。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楠楠老師以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生動的案例,為大學生們揭示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深刻內涵;大岡中學的瞿慧娟老師則巧妙地將生活實例融入課堂,讓中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了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緊密聯(lián)系;而鹽都區(qū)實驗小學的朱陳雯老師,則用孩子們易于接受的語言和形式,引導他們初步認識了個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關系。三位老師的課堂各具特色,卻又殊途同歸,共同展現(xiàn)了思政課“同課異構”的魅力。
前景可期
思政格局展宏圖
展望未來,我市將繼續(x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紅色文化為依托,以校館合作為抓手,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fā)展。
我市將進一步完善項目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加強協(xié)同合作和宣傳推廣力度。通過定期舉辦教學研討活動、開展示范課展示等方式,促進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師的互學互促、共研共進。同時,我市還將加強對項目的跟蹤管理和過程指導,確保各項任務按期完成并取得預期成效。通過組織學生走進博物館、紀念館及紅色景區(qū)景點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此外,我市還將加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共行力度,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
在全市教育系統(tǒng)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必將取得更加輝煌成就,為培養(yǎng)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審:楊維欣 | 二審:李艷 | 三審:張偉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