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節(jié),飽含著中國人慎終追遠、禮敬祖先的綿長人文精神?!凹廊缭凇?,在這個日子里,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以莊敬的態(tài)度緬懷先人,激活中華民族“日用而不覺”的古老文化基因。不妨從講好三個故事入手,深化對清明節(jié)的認知,感受清明文化的內涵,思考生命的意義,夯實價值坐標。
講好關于清明節(jié)的傳統(tǒng)故事。清明節(jié),作為唯一兼具節(jié)氣和節(jié)日雙重身份的節(jié)日,與春節(jié)、端午、中秋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是一個凝聚著多元文化的節(jié)日,它至少有五種含義。一為節(jié)氣,清明時節(jié),氣清景明,萬機勃發(fā);二為農事,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三為踏青,桃花盛開,踏青郊游;四為民俗;五為掃墓,唐代以后,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逐漸成為傳統(tǒng),杜牧《清明》早已成為千古絕唱。關于清明的歷史傳說和故事其實很多,最著名的莫過于春秋時期介子推與寒食節(jié)的故事。這些詩歌和故事不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進行民族傳統(tǒng)教育的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誦讀這些詩文和故事,可以深切體會中國人懷思追遠的人文情懷,涵養(yǎng)寬厚豁達的人生哲學。
講好關于先祖和先賢的故事。清明掃墓,主要是對先祖先賢的一種感恩和敬仰。清明時節(jié)要孝祭,掃墓活動即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站到祖先和親人的墓前,知道你從何而來,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這就是融入血脈的眷念。對直系血緣祖先是這樣,對中華共祖黃帝也是這樣。每年清明節(jié),陜西黃帝陵都要舉行海內外華人的莊重公祭,對孔子、孟子、老子、孫子等先賢進行敬祭,做到心敬、行敬。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
講好關于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故事。百年黨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書中有初心使命,有責任擔當,有民族大義,有家國情懷。誠如著名黨史專家李忠杰所言:黨的歷史是一座有人有事、有文有武、有詩有畫、有汗有淚、有歌有舞、有故事有情懷、有艱難曲折有凱歌行進、有深沉思考有豪情壯志、有非凡過去有美好未來的巨大寶庫?;赝倌辏切橹腥A民族獨立和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那些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tǒng)治和侵略而英勇斗爭的人,那些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chuàng)國家發(fā)展新路的人,那些在和平年代為共和國的建設付出巨大犧牲的人,他們那種堪稱家國精魂和民族坐標的英雄氣,是中華民族永遠的榮光。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講好先烈故事,傳承先烈精神,也是清明的應有之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