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鹽阜大眾報報業(yè)集團“追尋鐵軍足跡,牢記初心使命”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采訪組從武漢漢口出發(fā)抵達第二站——江西省南昌市。當天下午,采訪組來到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采訪新四軍軍部在南昌整編組建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的艱辛歷程,聆聽新四軍老戰(zhàn)士和新四軍后代講述紅色故事。
△采訪組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合影。
南昌吹響新四軍整編集結(jié)號
江西南昌,紅色革命的地標,人民軍隊在這里打響第一槍。這座有著“英雄城”美譽的城市,也被稱之為新四軍的“搖籃”,是我們黨領(lǐng)導指揮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組建為新四軍的中心。
9月25日下午,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內(nèi),前來參觀的群眾人頭攢動。館藏中新四軍多個時期的肩章、報紙、畫冊、立功證書等500多件實物史料,無聲記錄著新四軍戰(zhàn)士抗日御敵的烽火歲月,讓參觀者的思緒穿越到81年前……
1938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從武漢漢口進駐南昌,入住原北洋軍閥張勛的公館。這座兼揉中國特色的法式磚瓦二層小樓,已有上百年歷史,也是“八一”南昌起義戰(zhàn)斗地點之一。正是在這里,新四軍建設(shè)步入正軌,軍領(lǐng)導人相繼任命,機構(gòu)逐步健全充實,部隊編組和集中等各項工作全面展開。
“新四軍的一整套組織機構(gòu),以及軍首長和四個支隊司令員都是軍部到南昌后才確定公布的。”陳列館講解員馬曉倩介紹說,當時軍部初創(chuàng),機關(guān)尚未建立、干部尚未配齊,經(jīng)濟困難、裝備短缺,確是白手起家、百業(yè)待舉。
舊址陳列館序廳正中,一座飄著紅綢帶的軍號圓雕,生動闡釋了南昌軍部在新四軍歷史中的作用。飛揚的紅色飄帶被雕塑成阿拉伯數(shù)字“4”的造型,綢帶上鐫刻著新四軍軍歌的音符,寓意著新四軍軍部在南昌吹響了改編集中的“集結(jié)號”,吹響了奔赴華中抗日前線的“沖鋒號”。
駐扎南昌的三個月時間里,在中共中央東南分局、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和新四軍軍部的指揮下,分散于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除了廣東瓊崖地區(qū)的游擊隊外,勝利完成了下山、開進、集中、整編為新四軍的艱巨任務(wù),并陸續(xù)開赴抗日前線,開辟抗日民主根據(jù)地,新四軍由此成為活躍在大江南北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主力軍。
新四軍各部隊的集結(jié)是個復雜艱巨的任務(wù)。陳列館宣傳科副科長劉怡嘉介紹說,當時,各個大大小小的紅軍和游擊隊大多分散在南方各游擊區(qū)的山頭上,交通閉塞、缺乏通信器材,只能靠人徒步尋找聯(lián)絡(luò)。先有各分散的小游擊隊按編制的小集中,繼有向皖南、皖西的大集中,絕大部分部隊靠徒步跋涉,最遠的在1000公里以外。
“他們在游擊隊進軍的道路上設(shè)置重重障礙,派遣地主武裝民團和地方軍扼守路口碉堡,企圖對游擊隊包圍繳械。紅軍游擊隊奉命決不打第一槍,他們在進軍抗日途中不得不密切注視所謂同舟共濟的友軍的槍口。他們不得不為了避免沖突減少摩擦而經(jīng)常改變進軍的路線,有時夜里行軍。”美國進步作家記者史沫特萊在《新四軍完成集結(jié)任務(wù),開赴作戰(zhàn)地域》一文中這樣寫道。
△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新四軍集中整編后,下轄四個支隊一個特務(wù)營,全軍共1.03萬余人。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云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陳毅任第一支隊司令員、張鼎臣任第二支隊司令員、張云逸兼任第三支隊司令員、高敬亭任第四支隊司令員。
在集結(jié)過程中,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一路戰(zhàn)勝種種困難險阻,一路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擴大了共產(chǎn)黨和新四軍的政治影響。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在給長江局和中央的報告中指出:“各個游擊區(qū)的部隊能順利出動,主要是這些游擊區(qū)的領(lǐng)導同志及全黨對黨中央有極大的信仰,他們對黨的命令忠實執(zhí)行?!?/p>
1938年4月4日,在完成改編南方八省紅軍和游擊隊、指揮調(diào)遣各部隊開赴皖南皖西集結(jié)的任務(wù)后,新四軍軍部按照中共中央指示離開南昌、前往皖南巖寺。軍部離開南昌時,數(shù)千名市民趕到車站歡送。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駐贛辦事處則繼續(xù)留在南昌堅持斗爭,直到1939年3月27日南昌淪陷前夕才撤離。
光影散落,一件件館藏沉默如雷;歲月如歌,一幕幕往事歷久彌新。站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樓前,聆聽歷史回響,高亢激越的軍號聲猶在耳畔,那棵歷經(jīng)滄桑的百年廣玉蘭,見證了中華民族一個世紀的光榮與夢想,依舊生機勃勃……
新四軍烈士后代李東平心中的父親——
“忠誠的戰(zhàn)士,至親至愛的父親”
“我21歲時才知道我的生父叫李健,是革命烈士,才知道我一歲時就跟著爸爸媽媽進了蘆葦蕩,兩歲時父親犧牲在蘆葦蕩?!?月25日,記者在“英雄之城”南昌市,采訪了今年74歲的新四軍烈士李健之女、江西省新四軍研究會顧問李東平,聽她講述父輩壯烈的革命故事。
△新四軍烈士后代李東平講述父親的革命故事時,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
李健,1919年出生,江蘇銅山人。1938年參加革命工作,193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在泰州、興化從事黨的地下革命工作。1940年11月奉命撤離興化城,輾轉(zhuǎn)興化農(nóng)村,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jù)地。歷任區(qū)長、區(qū)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縣長。1945年11月任高郵縣縣委書記兼高郵團政治委員。1947年10月31日在劉家溝戰(zhàn)斗中光榮犧牲,時年28歲。
父親長得什么樣子?他是個什么樣的人?他是怎么犧牲的?為了尋找答案,李東平一次又一次地沿著父親戰(zhàn)斗的足跡,去感受父親的脈搏和情感。
“最先讓我知道的是,在戰(zhàn)爭年代的父愛,竟是以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李東平說,母親告訴她,當敵人大肆“清剿”時,身為高郵縣委書記、高郵團政委的父親,擔心把我寄養(yǎng)在敵占區(qū)老百姓家里不安全,就把我?guī)нM了蘆葦蕩。可是,一歲多的孩子冷了餓了、不舒服了總是要哭的。父親怕女兒的哭聲引來湖蕩中的敵人,危及同志們的安全,他嚴厲地叮囑母親:“如果遇上敵人,一定要用被子把小東平捂緊!”
“當時父親堅定地說,女兒是我們的寶貝,可是為了大局,為了同志們的安全,我們必須做出犧牲!”這是讓李東平一生刻骨銘心的大愛、父愛?!爱斝枰赣H在革命事業(yè)和年幼女兒的性命之間做出選擇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這種選擇,對于父親來說,是多么殘酷,又是多么無奈?!?/p>
后來,李東平母親通過地下黨,悄悄把她送到一位老奶奶家寄養(yǎng)?!袄夏棠毯袜l(xiāng)親們冒著生命危險掩護我,使我躲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盤問,幸運地活了下來。”李東平感激地說。
1947年10月31日夜,李健和同志們在劉家溝,遭遇敵人的重重包圍,他立即組織突圍,戰(zhàn)斗異常慘烈?!霸趧⒓覝咸J葦蕩里,母親遇見了沖出重圍的父親,見被父親派去收步哨的警衛(wèi)員還沒回來,就勸父親先跟他們一起撤。當時父親立即說‘你不要管我,你的責任是趕快組織同志們安全撤離’?!崩顤|平介紹,父親再三囑咐母親和其他同志,要沉著冷靜,靈活機動,盡快突圍。說完,他自己冒著生命危險劃船又去阻擊點,組織同志們突圍。
誰知這一別竟成生死之別,李健由于連續(xù)作戰(zhàn),疲憊不堪,吐血多日,身體虛弱,英勇犧牲在蘆葦蕩中。
“父親的尸體,是在他犧牲后的第二年春天,才在蘆葦蕩里被發(fā)現(xiàn)的。當時,是根據(jù)尸體身長一米八的特征和衣兜里的一枚李健的名章,才得以確認是父親的遺體,已然面目全非。”說到此,李東平不禁淚如雨下。
作為烈士之女,李東平一直把“心甘情愿地做應該做的事,無怨無悔地走應該走的路,坦坦蕩蕩地做應該做的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拔彝诵莺蠹尤肓诵滤能娧芯繒?,至今已20年了。這20年,讓我明白了父親那一代人的信仰和忠誠。這20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傳承!”李東平堅定地說。
“父親在心中是什么樣的人?”面對記者的問題,李東平飽含深情地說:“忠誠的戰(zhàn)士,至親至愛的父親!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為人民盡天職’的諾言!”
聽新四軍老戰(zhàn)士葉道清憶崢嶸歲月——
“鹽城,是我的老家”
9月25日下午,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老爺子,您是哪兒人?”“鹽城,是我的老家,我是鹽城人!”
記者好奇地問道:“您是鹽城哪兒人?”老爺子哈哈大笑:“新四軍軍部在鹽城,鹽城不就是我的老家嘛!”
一見面,今年96歲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葉道清親切爽朗的笑聲,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
△新四軍老戰(zhàn)士葉道清向記者講述腿部受傷的故事。
“我是1941年參加的新四軍,1945年入黨,剛到部隊被分在新四軍七師皖南支隊銅陵大隊二連當六班班長,當時連長、排長都是老紅軍。”雖然年事已高,但葉道清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聲音洪亮,穿著掛滿勛章的新四軍軍裝,滿是皺紋的臉上,充滿著剛毅與自信。
葉道清,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銅陵市銅陵縣順安鎮(zhèn),未出生時,父親便病逝,母親帶其討飯生活,11歲母亡,為葬母賣身于財主惡霸為奴,14歲被區(qū)武工隊救出,參加武工隊,擔任通訊員,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談及參加革命的初衷,葉道清激動地說:“一是為了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實行‘三光政策’,制造無人區(qū),在南京屠殺我們30萬同胞。1942年我被敵人拉到殺人場上去,如果不是新四軍救了我們?nèi)齻€交通員,早就完了。二是為了推翻舊社會,我是貧雇農(nóng),祖祖輩輩受壓迫受剝削。”
參加新四軍后,葉道清從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參加大小戰(zhàn)斗無數(shù),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據(jù)介紹,抗日戰(zhàn)爭期間,葉道清共負傷七次,其中重傷兩次。
“1943年在攻打丫山戰(zhàn)斗中,我站在樹邊,一枚炮彈突然掉在我前面,我被炸得全身血肉模糊,最嚴重的是右腿被炸成骨裂,這么多年一直沒有長出皮?!比~道清一邊回憶一邊挽起褲腿,小腿上一道粗粗的傷疤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爱敃r缺醫(yī)少藥,昏迷一個星期后,醫(yī)院準備將我已經(jīng)嚴重感染的腿進行截肢,沒想到在精通中醫(yī)的王醫(yī)生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奇跡發(fā)生了,我不但沒被截肢,而且很快康復歸隊?!?/p>
“1944年,我又一次在戰(zhàn)斗中受傷后,被調(diào)至七師軍工廠,跟著名的兵器專家吳運鐸學習制造武器,主要是制造手榴彈、槍榴彈、地雷彈。”葉老告訴記者,他邊學習邊參加戰(zhàn)斗,配合臨江團參加水龍山戰(zhàn)斗。“這里過去日偽軍經(jīng)常來掃蕩,一個月來幾次,我?guī)е猛┯椭筮^的竹簽,埋在敵人必經(jīng)之地,一場戰(zhàn)斗下來日偽軍傷亡100多人,因表現(xiàn)優(yōu)秀受到獎勵,獎品是一支派克鋼筆和日記本?!?/p>
解放戰(zhàn)爭時期,葉道清又參加了濟南、漣水、棗莊、萊蕪、南麻、孟良崮、臨朐、淮海等戰(zhàn)役和戰(zhàn)斗,因打仗勇敢,屢立戰(zhàn)功,榮獲戰(zhàn)斗英雄光榮稱號。1949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某部擔任偵察排長。“上世紀七十年代拍攝的《渡江偵察記》電影,就是我們?nèi)A東先遣九支隊偵查排的原型?!比~道清自豪地說。
“1947年5月,孟良崮戰(zhàn)斗中,我?guī)ьI(lǐng)五名偵察員抓住兩個關(guān)鍵俘虜,為消滅國民黨七十四師提供了準確的情報?!比~道清說,當時在抓七十四師敵兵俘虜時,右手大拇指被咬斷,至今大拇指不能伸直?!案幸馑嫉氖牵斈暌沂值姆?,后來投誠,經(jīng)歷過多次戰(zhàn)役,仍然活著。解放后,在廣州工作,我與他見過兩次,每次見面,都像好朋友一樣,互相擁抱?!?/p>
離休后的葉道清,離休不離崗,撰寫革命斗爭回憶錄,發(fā)起成立江西省新四軍研究會,深入工廠、學校、機關(guān)、軍營,連續(xù)23年宣講紅色革命故事。“父親的毅力很強,病不是很嚴重不去看,醫(yī)生要求他盡量少看書,但他就是不聽,看不清楚就邊戴著老花鏡,又拿高倍放大鏡看。當時開刀做青光眼手術(shù),眼內(nèi)晶體全壞,連裝人工晶體都不行?!比~老的女兒葉芳說,父親覺得弘揚“鐵軍精神”、教育下一代是他的責任,是很光榮很有意義的事。
英雄精神熠熠生輝,初心使命代代相傳?!拔覀兏锩哪康木褪菫榱巳嗣癞敿易髦?,過上幸福的日子。新中國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讓子孫后代知道這個勝利來之不易,把革命先烈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边@,就是葉道清革命的初心和期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