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永恒的豐碑—2018鹽城·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在我市舉行?;顒悠陂g,兩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子女向新四軍紀念館捐獻了兩份特殊的文物。通過這兩件文物,我們可以回望那特殊的年代。
△譚希林的中山裝、大衣和禮帽。記者 姚夢 攝
80年前日軍大衣側面詮釋抗戰(zhàn)
14年抗戰(zhàn),打得為何如此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但在新四軍老戰(zhàn)士羅愛民之子羅亞濱看來,這是當時中日兩國國力嚴重不對等的體現。這些不對等,從羅亞濱捐獻的這件日軍棉大衣上即可提現。
記者在羅亞濱處看到,日軍棉大衣是土黃色的,外面是帆布面料,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內襯則是人工棉毛,保暖性能不錯。在棉大衣的內襟上印有“昭和十三年制”的字樣,即1938年生產的,距今剛好80年。80年后再看當時的日軍棉大衣,許多細節(jié)令人吃驚。比如,該棉大衣保存至今,紐扣全部完好無損;在設計上,這件棉大衣兼具了許多戶外功能。領口可以豎起來擋風,領口內有風紀扣,外有防風扣,且防風扣可依照頸部長短分兩檔調整;棉大衣的袖子可以拆卸下來。羅亞濱認為,拆下來的袖子內襯部位棉毛比較厚實,估計拆下來后,還可以套到腿部御寒。
“做工精良、保暖實用,從這件日軍棉大衣就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的制衣業(yè)水平,遠超過我們?!绷_亞濱說,當時新四軍普通士兵穿的基本是麻布衣服。僅僅從軍服的制作水平,就可以聯想到,戰(zhàn)勝日本是多么困難的事情。但父輩們做到了。
羅亞濱的父親羅愛民1931年參加紅軍,1932年入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時,羅愛民在閩粵邊烏山根據地堅持了三年游擊戰(zhàn)。國共合作抗日后,羅愛民編入新四軍二支隊四團一營?!巴钅鲜伦儭卑l(fā)生時,羅愛民因為腿部受傷被俘。在被押往江西上饒的途中,羅愛民與戰(zhàn)友成功脫險,在老百姓救護下輾轉送回新四軍部隊。1942年,羅愛民曾隨新四軍七師政委曾希圣來到鹽阜區(qū)華中抗大分校學習。1947年9月,時任華東軍區(qū)政治部干部大隊大隊長兼政委的羅愛民,受命帶領傷病員趕赴東北牡丹江安置。羅亞濱告訴記者,在東北寒冷的歲月里,就是這件日軍棉大衣幫助父親抵御嚴寒。
“我父親這代革命軍人,許多人都不太愿意提自己的往事?!绷_亞濱說,革命歲月里,父親多次受傷。小腿髕骨被日軍狙擊手打斷,差點截肢。傷愈后,也是一瘸一拐,經常舊傷復發(fā)。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后,父親才偶爾提一提自己的過往。
“許多戰(zhàn)友都犧牲了,父親自己也多次差點沒命。他不說,我們也理解?!绷_亞濱說,捐出這件日軍棉大衣,對于他自己來說,情感上有些不舍。但這是日軍侵華的鐵證,是歷史的見證。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解當年,他愿意捐獻出來。
“我是紅軍后代、新四軍后代,我有責任讓歷史傳承下去?!绷_亞濱說。
△羅亞濱向記者展示日軍棉大衣內襯。記者 姚夢 攝
“將軍大使”的官辦行頭
在共和國外交史上,曾有一批“將軍大使”。他們既是將軍,又是新中國建國后首批駐外大使。如何讓叱咤戰(zhàn)場的宿將,成為嚴謹優(yōu)雅的外交官?譚曉鵬女士捐獻給新四軍紀念館的文物,講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譚曉鵬的父親譚希林是新四軍重要領導人,1925年投身革命,曾任新四軍第七師代師長、師長。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全權大使、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jiān)部副部長、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譚曉鵬捐贈的文物包括父親譚希林出任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全權大使時,定制的一套中山裝,一件風衣和一頂禮帽;其母親吳文彬作為大使夫人,定做的兩件旗袍,一件短大衣。
中山裝是藏青色的,搭配一條西褲。禮帽和風衣都是淺灰色。能體現做工的,是吳文彬的兩件旗袍,真絲質地做工細巧手感柔和,的確能體現東方女性的溫婉魅力。
“父親和母親聽說要去當大使,誰都不愿意。父親覺得自己文化層次不高,怕干不好給國家丟臉。母親則覺得‘夫人’二字有問題,‘我還有工作呢,怎么去做夫人呢’?!弊T曉鵬告訴記者,后來經過周恩來總理、許世友將軍等人的勸說,譚希林夫婦才勉強同意。
為了幫助將軍成為大使,外交部專門進行了培訓。譚曉鵬說,為期四個月的培訓,讓習慣了“粗放式”的父母苦不堪言,母親穿上高跟鞋,路都不會走了。父親學習遞交國書等細節(jié),也是緊緊張張磕磕絆絆。好在憑著一顆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心,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后,許多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譚曉鵬由于年齡較小,當時隨著父母一起到了捷克斯洛伐克。她告訴記者,兒時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只記得大使館里非常大,一樓有一個很大的宴會大廳。后院則有一個大花園,種了許多樹。大使館的管理相當嚴格,工作人員沒有允許不得外出。父母工作相當忙,經常很晚才回來。大多數時間里,譚曉鵬都是與保姆在一起。
“那時管得很嚴,孩子也不允許隨便亂跑。有時候一樓的宴會大廳鬧哄哄的,但我也不敢過去看個究竟?!弊T曉鵬說,即便是母親吳文彬,大使夫人也不過是一個頭銜。在大使館內部,吳文彬另有一份機要工作。出了門是大使夫人,關起門是機要員。
評論
讓革命文物煥發(fā)時代光芒
革命文物承載著催人奮進的紅色傳統(tǒng)和紅色基因,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弘揚革命傳統(tǒng)、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今年7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這是新時代全面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綱領性文件。鹽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先后對眾多革命遺址遺跡進行修繕提升,一批革命遺址遺跡和紀念場所成為全國重要的黨性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這次永恒的豐碑——2018鹽城·紅色文物保護公益宣傳活動期間,新四軍紀念館收到了侵華日軍棉質軍大衣、新中國首批“將軍大使”譚希林任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大使時穿過的外交服裝等寶貴革命文物。革命文物是有生命、有記憶、有語言的,挖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需要用革命文物來印證。正如譚希林的女兒譚曉鵬所說,雖然珍藏數十年舍不得,但是捐贈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
鹽城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擁有全國規(guī)模最大、資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軍紀念設施。新四軍在這里進行了4700余次戰(zhàn)斗,留下了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抗大五分校、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次擴大會議舊址、魯藝華中分院等248處革命遺址遺跡。這些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養(yǎng)。
革命文物既是文化資源,也是政治資源,不可再生,甚至不可復制。鹽城作為革命老區(qū),尤其要進一步加強革命文物資源整合、統(tǒng)籌規(guī)劃和整體保護,讓革命文物煥發(fā)時代光芒。保護革命文物人人有責,要增強保護革命文物的意識,加強革命文物保護法規(guī)的宣傳,提高全社會保護革命文物的法規(guī)意識,自覺保護革命文物。要科學制定革命文物保護規(guī)劃,圍繞保護、利用、管理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精心制訂導向明確、點面結合、綜合施策、利于實施的革命文物保護規(guī)劃。要完善革命文物保護財政保障機制,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元投入體系,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請輸入驗證碼